close





過完農曆年,母親開始接受一週五次,共三十七次的放射線治療,由我們幾個兒女輪流陪她去醫院,每個禮拜一早上搭火車到高雄,禮拜五做完治療後再返家。


好不容易才出院回家,可以和心愛的家人團聚,卻還要回醫院報到,母親自然不願意,雖然說著不要去,但她還是很配合的去醫院進行治療,我們戲稱母親是週休二日的上班族。


在高雄陪母親的那段時間,是我和她最親近的一段日子。陪她聊天、一起吃飯、一起看電視、一起散步。


那天下午,母親午睡時間,見她精神挺好,央她教我一些兒時的童謠,母親很高興的立刻吟了一首,並刻意放慢速度,好讓我邊聽邊記邊翻譯,因為鄉音重,而且又是兒時記憶,所以有一部分只能聽音辨意,其中最有趣味的有兩首:


起腳(音~家,輕聲)起腳搬搬,
搬到南京,
南京有個(音~過),
金大哥(音~過)、銀大哥(音~過),
十八路,路路麥(音~麼),
種小麥(音~麼),
小麥(音~麼)開花,兔子歸家。


這是她小時後和鄰居小朋友玩的遊戲,大夥兒坐成一圈,邊唸邊數著的腳趾頭,最後數到的人要站出來。


另一首吟唱時大人伸出右手食指,左手將小嬰兒的手握成拳狀伸出食指,邊唱邊用食指去觸碰小嬰兒的食指,與嬰兒一起玩:


豆(音~斗)蟲豆蟲飛飛,
飛到那火(音-胡)堆堆(音~ㄉㄟ,輕聲),
不(音~ㄅㄨ)啦不啦變個大烏龜龜。


唱完最後一句時,誇張的將小手舉起,畫個大圈圈。


註:嬰兒稍長後,便會主動伸出食指與大人玩這個簡單的遊戲。


這些都是從小聽到大,我們家孩子、孫子小時候都聽過母親吟唱這些童謠哄我們玩,但是一直沒刻意去記住,直到那天下午,才認真記在腦中。


我終於找到為何我們如此的戀著母親了,原來,小時候的親密互動,已不知不覺的讓我們愛上母親。


賴滿芸/89/7/9


 






 

 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nyunlai 的頭像
    manyunlai

    小滿家

    manyun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